秦時明月之大秦王後第 282 章 楚戰

第164章 楚戰

第282章 楚戰

走下馬車的姝理似無意地看了眼側面的一處屋頂,随後走進了【若苕樓】。

望舒閣

安置好井木過後,她就迅速地趕往了這裏。

在她面前的案桌上放置着一壺剛沏好多熱茶,不過她現在沒時間喝茶,正認真地看着手中厚厚的信箋。

而在茶壺的一旁,還整齊擺放着兩封未開封的信件。

老趙頭從楚國傳來消息:

楚國的內戰由公族與王室,演變成了楚王收回地方貴族權力的紛争。

一開始連戰連捷的【項氏一族】,如今面對數個貴族集團的兵力,開始力不從心起來。

但楚王不知道怎麽了,似乎是鐵了心地想要收回分散在貴族手中的土地和權力,由分封貴族自治改為徹底的縣制。

雖然郡縣制在秦國商鞅變法時期,得到了大範圍的推行,但最早設立縣制的國家卻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——楚國。

雖然這時候楚國的縣制與後世相比起來有着十分巨大的差異,但其總歸是在名字上有了個縣的名頭。

作為滅掉國家最多的楚國,共計滅掉了54國。

因此疆域地擴大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,加強中央王室對地方的管控集權,所以縣制便順應着需要應運而生了。

而在縣官的選擇上,楚國則主要有兩種方式:第一種是直接選取當地的貴族來作為最高長官,第二種則是派遣楚國宗室中的人員前去治理。

随着時間的發展以及楚國力量的加強,後一種方式逐漸成為主流,也就是讓楚國宗室人員前去擔任地方的最高長官。

并且楚國的縣,雖然在名義上只是一個地方行政機構,但其實際卻等同于一個國家。

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,這些去往地方的宗室人員在地方上便無疑成了諸侯一般的存在,在封地內享有相當自主的軍政大權,對楚國王室的權力造成了一定沖擊。

若是楚國王室足夠強大,那麽對這些地方尚且還能夠具有一定的掌控權力,成就自己強國的名頭。

但若是楚國王室陷入衰微,那麽這些地方勢力便會為了擴大自己的利益而在互相之間展開争鬥,最後以至于發展成大規模內亂。

就像現在這樣,只不過炸藥桶卻是由楚王自己點燃,然後四散的火星又點燃了周圍的幹草。

但同樣,楚王過于心急的手段引起了諸多貴族的不滿,擔憂于楚王在哪一天會将屠刀揮向他們。

所以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,聯合其他貴族抵抗楚王的軍隊。

有抵抗楚王的,相反也有幫助的楚王的。

選擇幫助楚王的,要麽是武勳貴族,不看重封地更看重軍隊的權力;要麽就是落魄貴族,想投資楚王,博回祖上的榮耀。

但歸根結底,無論是哪一種,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。

只是在楚王引爆了這個炸藥桶後,燃起的火勢有些超乎楚王的預料了,事态開始逐步超出他的掌控。

雖然目前王室收回了不少老貴族手中的封地和權力,但正因如此,激起了更多的不滿。

老趙頭則向姝理詢問【商盟】在楚國接下來的路程:

是繼續游走于兩股勢力之內,不聞不問,只做手中的生意。

還是選擇暗中投注兩方,再往裏加入薪柴,把火勢拱得更旺一些。

或者是挑選其中的一方大肆助力,最後掙得更大的利益,甚至是政治權力。

老趙頭更加傾向于第二項先擇。

因為【商盟】一開始的原則就是不介入他國的權力紛争,只做一名安分守己的商人,同大家做生意,一起掙大錢。

所以第三項選擇被老趙頭首先排除在外,他不能亂了這個規矩。

而相較于第一項和第二項選擇,或許第一項選擇是要更加老實本分一點。

但是太老實了,賺的錢也就少了。

他們是商人,又不是善人。

能在不觸碰敏感神經的情況下賺得更多的錢,那為什麽不選擇去做。

所以老趙頭更傾向于把楚國的火拱得更旺一點,再加點柴,燒得更久一點。

只不過姝理的想法才代表最終的決議,所以目前【商盟】在楚國依舊維持着以前的模式。

即,不阻止也不參與,你打你的,我賺我的。

老趙頭傳信而來的目的,就是想讓姝理早點做出一個選擇。

目前楚王和貴族集團雖然暫時沒有再開戰,相對進入了休戰期,但雙方都開始着手起了下一次大戰的準備。

雙方源源不斷的軍械訂單向【商盟】發出,導致【商盟】目前的庫存和現有制造速度,遠遠不夠交付訂單的數量。

因此老趙頭詢問姝理可否動用姝理在秦國的身份,購置一批铠甲武器等,并不需要太好,甚至是皮甲或者藤甲都可以。

這件事,姝理會寫信問一下嬴政,征求他的意見。

如果他同意,自會派人跟【商盟】的人溝通,并給出一個合理的價錢。

如果不同意,那就算了,退還給雙方一部分訂單的定金就是了。

老趙頭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給姝理寫信,也無非是因為楚國雙方現在進入了休戰期,更利于【商盟】的游走介入。

只是姝理總覺得楚王突然向所有貴族發難,有點蹊跷。

直覺告訴她,并不是收回權力那麽簡單。

在楚惠王大肆封君,将貴族在地方上擁有強大勢力這一行為變成制度後,楚國內部的貴族政治幾乎已經進入無法扭轉的惡劣境地。

因此每任楚王心裏都十分清楚,對付貴族絕對不可能使用強硬的手段。

每任楚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、收回地方的權力,所使用的方法,都是在各種政策安排上針對乃至直接借刀殺人。

何況一開始引發楚國內戰的原因,是三大家族認為楚王悍的血脈并非正統,加上姝理讓【商盟】在其中稍加挑撥。

這戰争意義演變得是否過于突兀了一些。

所以想了想,姝理又将已經寫好的一封信燒毀。

而且既然現在雙方都醞釀着下一次的大戰,那就等大戰結果出來後,再做打算。

何況這都是楚國內戰,他們【商盟】在其中大賺特賺,又不會吃虧。

最多就是直覺失誤,然後錯過一次機會而已,對偌大的【商盟】來說,還算不了什麽。

據燕春君所言,燕王似乎在籌劃什麽禮物,想要讨好嬴政,以限制趙國帶給他們的戰事壓力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