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時明月之大秦王後第 262 章 張良存韓

第144章 張良存韓

第262章 張良存韓

“那使者來我秦國,忠的又是韓王的哪些事啊?”

因為今日宣見的緣故,所以昨日也就暫時解除了對張良的軟禁,張良也從而打探到了秦韓戰争的如今情況。

雖然戰事變緩,猜測是嬴政或者韓王想要談和停戰了,但韓國卻失去了西部大半的領土。

但是從呂不韋的話中倒是提醒了張良此前的使命。

原本是為請罪、止戰而來,但如今戰争都已經發生,韓國又失去了大片土地,他的使命也随之發生了變化。

只見張良躬身行了一禮,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正式。

“外臣此來,為韓國而來,更為秦國而來。”

“為我秦國而來?”呂不韋臉生嘲弄,“不過一介使者,也敢口出狂言。”

張良神情不變,朝嬴政說道,“還請秦王停止無謂的征戰,撤回軍隊,并歸還我韓國的土地,重結秦韓之好。”

嗤~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殿中的大臣聽到張良癡心妄想的發言,全都忍不住發出了嘲笑。

看來是自己看走了眼,什麽溫潤公子,不過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冒痘沒長齊的小子。

嬴政擡起手,殿中的笑聲才緩緩停止。

看向神色依舊平靜的張良,嬴政感興趣地問道,“聽聞你乃是韓相之孫,應該明白你剛才那番話是多麽可笑吧。”

張良看向嬴政,這還是他進殿後第一次聽聞嬴政開口,雖然語氣平靜,但卻讓人覺得他的話毋庸置疑。

“東方六國,秦國毗鄰趙、魏、韓、楚四國,雖然如今秦國攻入韓國境內,但大批秦軍位于諸城池,也就代表着魏、楚随時都能聯合夾擊這些秦軍。

屆時,在我韓國境內的秦軍必會孤立無援,随後被魏、楚兩國步步蠶食,直至徹底消滅,秦國又會損失多少軍隊。”

雖然打聽消息時并不清楚秦國到底動用了多少軍隊攻韓,但這麽快就攻占了大半個西部的情況來看,秦軍的數量起碼在十萬以上。

這對于秦國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數目。

但實際上,真正攻韓的軍隊只有六七萬,主要還是韓國太不堪一擊了。

嬴政沒有說話,只是平靜地看着張良。

這讓張良覺得自己剛才的話是不是哪裏出了問題,但仔細一想,雖然都比較牽強,但卻是可能會發生的情況。

“使者以為,魏、楚還有那個膽子主動進攻我大秦?”嬴政對此只是輕蔑一笑,“使者以為,如果我就此滅了韓國,魏、楚會不會出兵?”

張良還只是純良的小良子,還不是以後那位智謀絕頂的三師公,一下就被嬴政激得沒能忍得住隐藏內心想法。

“若秦王真想滅韓,韓國如今雖被秦國蠶食,面積不大,但山陡水險,城堅池深,易守難攻。秦國想拿下韓國,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。在這種情勢下,各國就會答應趙國合縱抗秦的請求。”

趙國算是現在唯一能夠和秦軍,在正面戰場上打得難解難分的國家了。

龐煖之時,力主恢複以前的‘合縱’抗秦之策,也就有了最後一次的五國伐秦。

雖然最後失敗了,但至少讓趙國看到了希望,起碼‘合縱’之策是可行的。

可惜的是,最後一次五國伐秦後,合縱便分崩離析了。

而張良之言,便是以韓國的生死存亡困局,激起其餘國家的對秦的恐懼,然後不代表再一次‘合縱’共同抗秦。

嬴政沉吟片刻,沒有說話。

對此,張良繼續分析道:

“秦國應該立即停止對韓國的侵略,然後向魏國、楚國示好,斷絕兩國對趙國的交往。從而消除合縱的隐患,秦國就可以大力伐趙了。”

張良這番話想要禍水東引,頗似縱橫家的言論,用利益、國情、形勢掣肘強國、保存弱小。

秦國又不是一次兩次攻趙了,何況趙國不同于韓國,趙國跟秦國可是有一戰之力的,不至于跟韓國一樣被單方面壓着吊打。

不過,現在已不是張儀、蘇秦生活的時代,以強制強才是縱橫的原則,所以張良對攻韓的後果危言聳聽,對趙國的威脅誇大其詞。

嬴政依舊沒有說話。

他并不是真的信了張良的話,而是在思考張良的這番話是他自己想出來的,還是別人教他的。

如果是他自己想出來的,說明張良此人也具備大才,能夠委以重用。

呂不韋見嬴政在沉思沒有反駁韓非的話,便出言說道,“韓國,不過七國最弱的國家,同燕國一樣,就像牆頭草,風往哪吹就往哪倒。”

“相較趙、魏、楚、齊算得上是大秦的敵手,燕、韓不過行路的絆腳石,不過是多了一腳的工夫。”

張良無言。

呂不韋說的是事實,他沒辦法進行反駁。

不過,張良想要保存自己的母國韓國,但秦強韓弱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張良的話語蒼白無力,張良也是為韓國在外交戰線上作最後的努力。

但凡韓國再強一點,即使不能強大如秦國,但至少也多少影響戰局,充當一個攪屎棍也行,那麽張良的策略也不至于看起來充滿無力的垂死掙紮感。

張良沒有選擇回答呂不韋的話,轉而看向嬴政。

“秦王,若韓亡,則秦國将失去一道屏障,獨臨三大強國。若今日退兵,存韓,則秦國将減少所面臨的壓力。”

呂不韋還想再回怼幾句,但聽見上座的秦王開口發話。

“使者為我大秦深思熟慮,真不愧是為大秦而來。但可知,使者來我秦國時,秦韓還未開戰,使者又從何有了這些策略?”

張良一禮。

“所聽,所聞,乃外臣粗略推測。”

嬴政聞言大喜,這就說明張良的确是有真材實料的,愛才之心頓時就起了起來。

“韓國,終究還是太小,使者何不效力于我大秦,如同駿馬總是喜歡奔馳在遼闊的草原。”

張良微微一愣,沒想到嬴政居然想要招攬他,婉拒道,“外臣聽聞齊大非偶,着乎前诰,恐不敢高攀。”

齊僖公準備把女兒文姜許配給鄭國的太子姬忽,太子忽雖因援助友邦齊國屢建功勳,但卻不居功自傲。尤其在婚姻問題上,他明白以自己以及自己國家的實力,與強大的齊國相去甚遠。因此,這是一樁不對等的婚姻,便拒絕了這門親事。

嬴政沉吟一聲,也沒有強求。

既然已經開口招攬了,就不會再提第二次。

他身為大秦國君,并不缺人才,只是略微感到可惜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